行业资讯

Nature综述:全球癌症免疫疗法有哪几大趋势?

2018/10/22 10:56:51
来源:药明康德

编者按:自ipilimumab于2011年获批以来,癌症免疫疗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,改写了人类对于癌症的治疗格局。本月初,两名癌症免疫疗法的先驱也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在风光无限的当下,全球癌症免疫疗法展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?近日,纽约癌症研究所(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)的唐钧博士等学者在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》上刊登了一篇深度综述,就这一突破性疗法的发展趋势做了详尽的分析。今天的这篇文章中,药明康德团队也将为各位读者介绍其中的内容。

全球管线快速扩增

该综述指出,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这短短1年的时间里,全球免疫疗法管线激增67%。2017年,相应的研究项目共有2031个。到了2018年,这一数字已经飞速增加到了3394。

但研究人员们也指出,这一增长态势并非均衡分布。如果我们按照种类进行区分,则肿瘤免疫疗法大致可以被分成6类——靶向T细胞的免疫调节药物(如针对PD-1或CTLA4的单克隆抗体)、其他免疫调节药物(如靶向TLR或IFNAR1)、癌症疫苗、细胞疗法(如CAR-T疗法和TCR-T疗法)、溶瘤病毒、以及靶向CD3的双特异性抗体(如blinatumomab)。

其中,细胞疗法的增长幅度最大,达到了113%。事实上,它也超过了癌症疫苗,成为了癌症免疫疗法的第一大类,占所有疗法的四分之一。而溶瘤病毒则增长甚微,一年只增长了16%。

创新层出不穷

研究人员们在综述里指出,过去一年里,癌症免疫疗法的靶点增长了约50%,总数目达到了417。从涉及的研究项目来看,越来越多的新靶点正得到研发人员的关注——去年,一半的研发管线来自23个热门靶点。今年,这一数字上升到了48,是去年的2倍有余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人们并没有满足于重复过去的成功。综合来看,那些已经有获批新药的靶点,尽管还能够吸引新的研发项目,但总体的增长幅度不如那些尚未有获批新药的靶点。举例来说,上文中我们提到细胞疗法项目的增长幅度为113%,但其中靶向CD19的细胞疗法,只增加了37%,不如新兴的细胞疗法。而在另一方面,靶向肿瘤新抗原的研发管线则在一年里增加了133%。

研究人员们指出,这些数据表明未来,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类型的癌症免疫疗法获批上市。

谁在研发免疫疗法?

2018年,共有655个公司与机构正在积极研发免疫疗法,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42%。如人们所料,最为活跃的公司与机构榜单上,前8名均为大型医药企业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学术科研机构也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在这份榜单的前15名里,有4家属于科研机构,其中三家来自中国,它们分别是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(Shenzhen Geno-Immune Medical Institute)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(China PLA General Hospital),以及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One)。

当然,这一年虽然增加了许多癌症免疫疗法,但大多还处于研发早期——这些管线中,处于临床前阶段的疗法共有2107个,比去年同期增长97%,且要高于处于临床阶段的疗法(1287个)。这虽然体现了创新疗法的研发,但也表明距离这些免疫疗法问世,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总结

在综述的最后,作者们也指出,尽管癌症免疫疗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,但IDO1抑制剂等新靶点在研发上的失利也表明,科学转化成疗法的道路上存在一定风险。往前方看,为了带来更多疗法,科学证据必须是首要的考虑因素。如果我们能找到预示患者良好预后的生物标志物,并综合成功与失败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,那无疑能让我们距离成功更近一步。

参考资料:

[1] Jun Tang et al., (2018), Trends in the global immuno-oncology landscape,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, DOI: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nrd.2018.167